鼻敏皇 純中藥噴劑

用微信掃碼
立即購買

鵝不食草

出自《食性本草》; 《品彙精要》:"食胡荽,春生苗葉,莖圓而中空,折之有白汁。節間生葉,青綠色。其花細白,至夏作叢而開,子葉與胡荽無異。此草鵝皆不食,故名鵝不食草。" 《綱目》:"石胡荽,生石縫及陰濕處,小草也。高二、三寸,冬月生苗,細莖小葉,形狀宛如嫩胡荽,其氣辛熏不堪食,鵝亦不食之。夏開細花,黃色,結細子,極易繁衍,僻地則鋪滿也。"

【性味歸經】
辛,溫。《履巉岩本草》:"溫,無毒。"《醫林纂要》: "辛苦,溫。" 入手太陰經氣分。

【功效】
祛風,散寒,勝濕,去翳,通鼻塞。

【主治】
治寒哮,鼻淵,鼻癟肉,目翳澀癢,通鼻竅,百日咳。

  1. 《本草拾遺》:"去目翳,按塞鼻中,翳膜自落。"
  2. 《四聲本草》:"通鼻氣,利九竅,吐風痰。"
  3. 《綱目》:"解毒,明目,散目赤腫、雲翳,耳聾,頭痛腦酸,治痰瘧齁蛤,鼻塞不通,塞鼻息自落,又散瘡腫。"
  4. 《醫林纂要》:"通郁,去寒,截瘧,止痢。以於末搐鼻,可發嚏去寒郁。"

為何以鵝不食草入藥符合中西醫學的原則和觀點?

西醫認為當患者接觸或吸入致敏原後,會導致多種發炎物質的釋放,造成過敏反應。而鵝不食草是黃酮類物質,臨床研究發現,它可抑制敏感反應作用,有效阻止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,可預防敏感反應的發生,其藥效可說與西藥的抗發炎藥物一樣。 在中醫學上由於此藥屬辛藥,歸肺、肝經,可通竅散寒、袪風除濕,故不論肺氣虛弱或脾氣虛弱證型患者都適用。自古用於止咳、平喘、抑菌、抗炎等。現代臨床應用於感冒、慢性氣管炎、慢性腸胃炎、急慢性鼻炎、過敏性鼻炎、萎縮性鼻炎等。

為何要研發以中藥治療鼻炎(鼻敏感)?

在控制過敏性鼻炎(鼻敏感)方面,西方醫學界普遍以抗組織胺、肥大細胞抑制劑、抗白三烯素、甚至局部類固醇噴劑治療。前三者屬於只能抑制症狀的藥,類固醇更含許多副作用。研發以中藥治療,因為以鵝不食草入藥既有效阻止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,又能以其它中藥固本驅邪,並且無副作用。

黃芩

本品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, (Scutellaria baicalnsis Geprgi) 的根。主產於河北、山西、內蒙古、河南及陝西等地。春秋兩季採挖。蒸透或開水潤透切片。生用,酒炙或炒炭用。

【性味歸經】
苦,寒。清熱瀉火,燥濕解毒,止血,安胎。

【功效】
抗菌,抗炎,對心腦的保護作用,保肝,免疫調節功能,抗腫瘤,抗過敏。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,涼血止血,除熱安胎。本品又分枯芩,即生長年久的宿根,善清肺火;條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,善清大腸之火,瀉下焦濕熱。

【主治】 肺熱咳嗽,熱病高熱神昏,肝火頭痛,目赤腫痛,濕熱黃疸,瀉痢,熱淋,吐衄血,崩漏,胎熱不安,癰腫疔瘡。脾胃虛寒,少食便溏者禁服。內服: 煎湯,用量3-9克;或入丸、散;外用: 適量,煎水洗,或研末調敷。

  1. 《本經》:「主諸熱黃疸,腸辟泄痢,逐水,下血閉,惡瘡疸蝕火瘍。」
  2. 《珍珠囊》:「涼心,治肺中濕熱,瀉肺火上逆,…安胎。」
  3. 《本草正》:「枯者清上焦之火,消痰利氣,定喘咳,止失血,退往來寒熱,風熱濕熱,頭痛,解溫疫,清咽,療肺痿、乳癰發背,尤祛肌表之熱,故治斑疹、鼠?,瘡瘍、赤眼,實者涼下焦之熱,能除赤痢,熱蓄膀胱,五淋澀痛,大腸閉結,便血,漏血。」
薄荷

本品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 (Mentha haplocaly Brio.) 的莖葉。

【性味歸經】
辛,涼。解風熱,清頭目,利咽喉,透疹解鬱。

【功效】
疏散風熱,清利頭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解鬱。解痙,補肝利膽,抗早孕,抗炎,促進透皮吸收作用,抗微生物,對心血管和呼吸系統作用。

【主治】
外感風熱,頭痛,目赤,咽喉腫痛,食滯氣脹,口瘡,牙痛,瘡疥。

  1. 《新修本草》:「主賊風傷寒,發汗,治惡氣心腹脹痛。」
  2. 《用藥法象》:「清頭風,除風熱。」
  3. 《本草鋼目》:「利咽喉口齒諸病,治瘰癧 、瘡疥、風瘙癮疹。」
白芍

本品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 (Paeonia lactiflora Pall.) 的根。主產浙江、安徽、西川等地。夏、秋二季採挖,洗淨,除去頭尾及細根,置沸水中煮後除去外皮,或去皮後再煮至無硬心,撈起曬乾。切薄片,生用或炒用、酒炒用。

【性味歸經】
苦、酸、甘,微寒。歸肝、脾經。

【功效】
養血柔肝,緩中止痛,斂陰收汗。治胸腹脅肋疼痛,瀉痢腹痛,自汗盜汗,陰虛發熱,月經不調,崩漏,帶下。

【主治】

  1. 用於血虛或陰虛有熱的月經不調,崩漏等證。有養血調經之效。常配當歸、熟地黃等同用;若陰虛有熱,月經先期、量多,或崩漏不止,可加阿膠、地骨皮等同用。
  2.  用於肝陰不足,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的頭痛,眩暈、脇肋疼痛 、脘腹四肢拘攣作痛等證。有養肝陰,調肝氣,平肝陽,緩急止痛之效。治肝陽上亢的頭痛眩暈,常配生地、牛膝、石決明等同用:治肝鬱脇肋 疼痛,常配當歸、白朮、柴胡等同用;治脘腹手足攣急疼痛,常配甘草同用;治肝脾不調,腹痛泄瀉,常配防風、白朮同用。
  3. 用於陰虛盜汗,及營衛不和的表虛自汗證。能斂陰、和營而止汗。治營衛不和,表虛自汗,常與桂枝配伍,調和營衛而止汗;治陰虛盜汗,可配生地黃、牡蠣、浮小麥等,斂陰而止汗。
  1. 《本草備要》:「補血,瀉肝,益脾,斂肝陰。」
  2. 《本草求真》:「赤芍藥與白芍藥主治略同。但白則有斂陰益營之力,赤則只有散邪行血之意;白則能土中瀉木,赤則能于血中活滯。」